自住房被指得房率低 專家稱建筑面積非“毛毯面積
2014-06-18 來自: 南陽市恒信置業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638
根據目前各自住房戶型圖中的面積計算,最低只有62%的得房率。記者昨日咨詢了相關單位及專家,發現問題出現在網友計算時依據的房屋面積的不同。而北京多個自住房的得房率在75%左右。
網友“曬”得房率最低僅62%
據網友發帖內容,按照目前各自住房項目的戶型圖,分別將客廳、主臥、次臥、客臥、玄關、廚房、衛生間、陽臺相加計算出使用面積,再除以建筑面積,得出來最低只有62%的得房率。按照這種算法,同一開發商在不同項目上提供的另外8種戶型,無一達到70%,只有一種兩居室戶型的得房率為71%。
記者了解到,自住房公布的得房率并沒有那么低,如富力自住房項目得房率為75%至80%,正在申購的首 創悅洳匯自住房項目得房率為78%。此外,多個尚未公布具體圖紙的自住房項目,得房率也在75%左右。
套內建筑面積并非“地毯面積”
對此,專家表示,出現這種誤差是由于計算所依據的房屋面積不同。開發商所說的得房率是指建筑面積減去公攤面積,再除以建筑面積得出的數據。建筑面積減去公攤面積得到的是套內建筑面積,而非市民測算的套內“地毯面積”。
“地毯面積”是指刨去建筑內墻外墻以外、能夠鋪設地毯、可供使用的面積。但實際得房率的算法,則是要將這些墻所占的面積計算在套內建筑面積以內。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在2011版國家標準《住宅建筑設計規范》中有所說明。
市住建委表示,市住建委網站公布一個項目的預售許可證時,會同時公布每套房的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,并對這兩者的關系進行說明。套內面積加上分攤面積就等于整套房的建筑面積。
設計專家說,目前住宅的得房率都在70%以上。通常情況下純板樓得房率最高,能接近80%,板塔混合的住宅樓通常為75%左右,純塔樓在73%左右。
名詞解釋
得房率:
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(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)與每戶建筑面積(也就是銷售面積)之比。
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。計算房屋面積時,計算的是建筑面積,所以得房率太低,不實惠;太高,不方便。因為得房率越高,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,住戶也會感到壓抑。